晒书造冰品美味,看老苏州如何风雅过三伏

7月15日苏州出梅,也是入伏的日子。“三伏天”来临之际,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湿热感正挑战着苏州人的耐性。而在姑苏城里,老苏州们都有着自己度过炎炎夏日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苏州是如何风雅惬意地过“三伏”吧。

晒书,满满的仪式感

苏州城里,书香门第多,很多人家中收藏着书籍、字画。把书籍字画搬出来见见阳光,防虫蛀防腐蚀效果尤著,这样既能起干燥收湿的作用,又能驱赶藏匿于书页间的书蠹,俗称为“晒书”。古人“晒书诗”不仅仅以“晒”为目的,而是带有仪式感。清代书画家潘弈隽有这么一首诗:“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这首诗宛如一幅风俗画卷呈现在眼前:三伏日,诗人在庭中曝晒书画,感慨时间的无限、人寿的有时,恍觉岁月似水流年,因此将子女叫至跟前,教育其要珍惜时光,勤勉学业。

“五月梅雨知时节,六月仲夏晒书忙。”苏州城内自古有晒书习俗。趁着今天(7月15日)多云天气,家住姑苏区西北角的老苏州王梅带着孙女把家中的书籍搬至小区广场上,进行“晒书”。发现有发霉的,就用半干的抹布擦掉霉斑;发现书有折皱、卷角,就放在一块光洁的磨刀石下,将书压平整;发现书有脱页、破损,就用胶水粘补修复,充满了仪式感。“囡囡呀,晒书造冰品美味,看老苏州如何风雅过三伏你爸爸小时候,每年这个季节,阿婆也这样带着他一起晒书。那时候,家住青瓦平房,屋里有一个竹制书架,层层叠叠地堆放着杂志、小说、连环画等书籍。你爸爸蹲在地上,边翻晒边阅读,感到膝盖有些酸痛,便索性席地而坐,思绪随着书上的文字遨游。”王梅回忆道。

造冰,“水果冰茶饮”酸甜雅致

以前没有空调和冰箱,大户人家在盛夏采用的避暑和食物保鲜方法,常常是使用天然冰块。但因为没有现代的冰箱,冰块一出冰窖很快会化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宋朝,冷饮店里往往会备有一种双层大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圆盖,接触面包白铜,把冰块往夹层里一放,两三天都不会融化,冷饮做好就用大木桶冷藏。不仅如此,这种“冰箱”还能当空调,房里角落各放一个,打开盖子让冷气冒出来,就可以降温。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夏季夜市的热闹场面,各种名目的冷饮多达数十种:荔枝膏水、杨梅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

正值夏季,也是各种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现在,通过冰箱造冰就很方便,老苏州纷纷用水果加冰块制作茶饮,并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中,一款名为青提荔枝冰茶的饮品就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老苏州李清介绍,制作时,将洗净的青提和荔枝肉捣碎,加入冰块,再倒入冷却好的茉莉花茶,根据个人口味可适当加入些许冰糖或蜂蜜,喝上一口,满腔的花香、果香与沁凉,一扫夏日的烦热。“这道融合了东方古典韵味与现代清新的饮品,背后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美味故事。”李清还说,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甘温而香,通神益智”,自古便是皇家贡品,象征着甜蜜与尊贵;而葡萄(青提为其变种)则在《诗经》中被誉为“六月食郁及薁”,象征丰收与喜悦。“将这两者巧妙结合,再融入东方茶文化,便诞生了这杯集历史、文化与创新于一体的夏日特饮。在很多饮用者看来,它不仅是一杯茶,更是一段关于味觉探索与文化传承的旅程。”

吃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春日里的“七头一脑”、秋风中的大闸蟹、冬至夜的“一年一冬酿”……“不时不食”早已刻在苏州人的DNA里。在多数人眼里,羊肉温热,往往冬季才吃羊驱寒。但在苏州却反其道而行之,喜欢在三伏天里“吃伏羊”,颇有重庆人夏天吃火锅“以毒攻毒”的气魄。夏日食欲不振,只要喝上一碗咸鲜美味、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便让人大汗淋漓,胃口大开,正如民谚有云:“喝上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苏州人吃羊汤讲究活杀,吃的是一个“鲜”字,用羊骨和羊肉一起慢慢熬煮至汤浓肉酥,奶白色的汤香气浓郁,口感鲜而不腻。若是再搭配一盘白切羊肉,大口喝汤,大口吃肉,那真是“打耳光也不肯放”。待到羊肉吃尽,再往羊肉汤里下一把苏式细面,一碗汤头鲜甜、面条爽滑的白汤羊肉面自然而成。“除了羊汤,当然更少不了白烧羊肉、红烧羊蹄、日常下饭的羊肚炒大蒜叶,以及清淡醇香、寓意‘高升’的羊糕。饶是天再热,也阻挡不了苏州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匠心。”美食达人汪杨说。

(编辑:晚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芝枳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